2022年6月4日,“盛夏花开——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作品展”在重庆大学城龙湖U城B馆4F-5F“U+学院”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由重庆大学、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高新区公共服务局、虎溪街道办事处、重庆大学美育教育中心、龙湖重庆U城天街联合承办。

展览从筹备、策展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都得到了重庆大学、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新区管委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活动开幕式由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雒三桂主持,雒三桂对参加本次展览的领导、专家、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并发表了精彩洋溢的开幕辞。重庆市原副市长、重庆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余远牧,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冯业栋,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委员吴莉,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魏东,重庆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袁云松,重庆港庆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邹建,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重庆大学2022级毕业生代表也发表了讲话,对母校的培育之恩表示由衷的感谢。参加本次展览开幕活动的还有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全体师生、兄弟院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

摄影:范堃
本次展览是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首次面向社会推出的综合性毕业作品展,展览时间将从2022年6月4日延续至6月12日,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动画等不同专业方向的毕业创作414件(套)。
美术学系2018级本科毕业作品展涵盖了国画和油画两个方向29位同学各类作品共60件。这些作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师法传统”、“内化经典”的积累过程,也反映出了关注自然、体验生活的直观感受,体现了艺术的时代感、地域性及其创新意识,既有写实的精妙刻画,又有抽象的意象表达。作为本科四年学艺历程的全面总结,新的青年一代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科学与艺术、信息与媒介的新感受、新认知、新探索、新转化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环境设计专业2018级的52位学生围绕城市工业遗产、交通遗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乡村振兴、城市存量更新等国家战略需求及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多维考量设计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带来了一系列丰富多元、个性鲜明、思路独到的设计作品,并采用图像、模型、视频媒体等多种方式予以呈现,而设计构思、方案表达、模型设计、动态展示等多视角、多模态呈现则凝聚着浓郁的问题意识、先锋思想、专业精神。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8级本科生的28套作品,是以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品牌视觉推广、商业广告为主要设计对象,探讨设计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设计与互联网产业经济的新型关系网络、视觉文化设计与传播、社会设计等相关问题解决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媒介、新功能。这批作品既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生对“新文科”发展理念下的一次系统探索,也是探求“新艺科”的发展路径的重要尝试。


产品设计专业2018级学生作品以“跨界融通”作为本届毕业设计的核心,围绕“主动健康”“智链生活”“多蕴文创”三个方向开展多视角、跨学科的实践探索,从现实问题出发,将设计创新与健康医疗、智能链与生活方式、复合性内涵的文化创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专研、设计价值判断的能力,通过针对性、系统化的设计创作全面总结、检测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效、专业认知、综合素养。


动画是融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人文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表现形式。本次参与联合毕业展览的2018级动画专业本科毕业生作品围绕汉字文化与少儿科普绘本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志创作、科幻小说IP改编动画创作、口述历史动画式纪录片创作等四个系列进行。最终完成“百家姓”绘本及相关动态影像短片16部,侗寨“非遗”动画纪录片2部,《碳铁之战》科幻IP动画2部,“抗战”及“老成渝铁路建设”纪实性动画影像作品7部。这些作品既是本届学生学习过程及质量的高度凝练,更是其未来专业升级、学科创新的基石。


整体来看,本次展览作品主题鲜明、内容向上、门类众多、风格多样、质量较高,聚焦5G时代人工智能设计、数字产业经济新模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志、康养医疗与疫情防控、“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等多个国家社会发展诉求领域和现实热点问题,不仅是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基于新的时代语境、回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服务地方经济、适应行业发展、面向社会问题、推动高质量协同育人创新机制的积极探索,也是努力推动“艺工”融合、“艺理”跨界、“艺文”共建的“新艺科”发展模式的新举措,塑造重庆大学艺术教育品牌效应、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美育的重要体现。